刑事辩护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程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

时间:2015-04-24  来源:大同市人民政府门户网  作者:  阅读:

  以下内容主要是: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

  二、 看守所留所执行刑罚罪犯管理办法

  三、看守所在押人员行为规范

  四、公安部收容教育所管理办法

  五、公安部治安拘留所管理办法(试行)

  六、治安拘留所被拘留人员行为规范

  七、强制戒毒所管理办法

  八、强制戒毒人员行为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收押
第三章 警戒、看守
第四章 提讯、押解
第五章 生活、卫生
第六章 会见、通信
第七章 教育、奖惩
第八章 出所
第九章 检察监督
第十章 其他规定
第十一章 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2号
1990年3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2号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看守所是羁押依法被逮捕、刑事拘留的人犯的机关。

  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以下,或者余刑在一年以下,不便送往劳动改造场所执行的罪犯,也可以由看守所监管。

  第三条 看守所的任务是依据国家法律对被羁押的人犯实行武装警戒看守,保障安全;对人犯进行教育;管理人犯的生活和卫生;保障侦查、起诉和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条 看守所监管人犯,必须坚持严密警戒看管与教育相结合的方针,坚持依法管理、严格管理、科学管理和文明管理,保障人犯的合法权益。严禁打骂、体罚、虐待人犯。

  第五条 看守所以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域为单位设置,由本级公安机关管辖。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安全厅(局)根据需要,可以设置看守所。

  铁道、交通、林业、民航等系统相当于县级以上的公安机关,可以设置看守所。

  第六条 看守所设所长一人,副所长一至二人;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看守、管教、医务、财会、炊事等工作人员若干人。

  看守所应当配备女工作人员管理女性人犯。

  第七条 看守所对人犯的武装警戒和押解由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以下简称武警)担任。看守所对执行任务的武警实行业务指导。

  第八条 看守所的监管活动受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
 

第二章 收押

  第九条 看守所收押人犯,须凭送押机关持有的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签发的逮捕证、刑事拘留证或者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改造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追捕、押解人犯临时寄押的证明文书。没有上述凭证,或者凭证的记载与实际情况不符的,不予收押。

  第十条 看守所收押人犯,应当进行健康检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收押:

  (一)患有精神病或者急性传染病的;

  (二)患有其他严重疾病,在羁押中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但是罪大恶极不羁押对社会有危险性的除外;

  (三)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的婴儿的妇女。

  第十一条 看守所收押人犯,应当对其人身和携带的物品进行严格检查。非日常用品应当登记,代为保管,出所时核对发还或者转监狱、劳动改造机关。违禁物品予以没收。发现犯罪证据和可疑物品,要当场制作记录,由人犯签字捺指印后,送案件主管机关处理。

  对女性人犯的人身检查,由女工作人员进行。

  第十二条 收押人犯,应当建立人犯档案。

  第十三条 收押人犯,应当告知人犯在羁押期间必须遵守的监视和享有的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 对男性人犯和女性人犯,成年人犯和未成年人犯,同案犯以及其他需要分别羁押的人犯,应当分别羁押。

  第十五条 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侦查终结、人民检察院决定受理的人犯,人民检察院审查或者侦查终结、人民法院决定受理的人犯,递次移送交接,均应办理换押手续,书面通知看守所。
 

第三章 警戒、看守

  第十六条 看守所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应当坚守岗位,随时巡视监房。

  第十七条 对已被判处死刑、尚未执行的犯人,必须加戴械具。

  对有事实表明可能行凶、暴动、脱逃、自杀的人犯,经看守所所长批准,可以使用械具。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先行使用,然后报告看守所所长。上述情形消除后,应当予以解除。

  第十八条 看守人员和武警遇有下列情形之一,采取其他措施不能制止时,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开枪射击:

  (一)人犯越狱或者暴动的;

  (二)人犯脱逃不听制止,或者在追捕中抗拒逮捕的;

  (三)劫持人犯的;

  (四)人犯持有管制刀具或者其他危险物,正在行凶或者破坏的;

  (五)人犯暴力威胁看守人员、武警的生命安全的。

  需要开枪射击时,除遇到特别紧迫的情况外,应当先鸣枪警告,人犯有畏服表示,应当立即停止射击。开枪射击后,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告主管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
 

第四章 提讯、押解
 

  第十九条 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提讯人犯时,必须持有提讯证或者提票。提讯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不符合前款规定的,看守所应当拒绝提讯。

  第二十条 提讯人员讯问人犯完毕,应当立即将人犯交给值班看守人员收押,并收回提讯证或者提票。

  第二十一条 押解人员在押解人犯途中,必须严密看管,防止发生意外。对被押解的人犯,可以使用械具。

  押解女性人犯,应当有女工作人员负责途中的生活管理。
 

第五章 生活、卫生
 

  第二十二条 监室应当通风、采光,能够防潮、防暑、防寒。看守所对监房应当经常检查,及时维修,防止火灾和其他自然灾害。

  被羁押人犯的居住面积,应当不影响其日常生活。

  第二十三条 人犯在羁押期间的伙食按规定标准供应,禁止克扣、挪用

  对少数民族人犯和外国籍人犯,应当考虑到他们的民族风俗习惯,在生活上予以适当照顾。

  第二十四条 人犯应当自备衣服、被褥。确实不能自备的,由看守所提供。

  第二十五条 人犯每日应当有必要的睡眠时间和一至两小时的室外活动。

  看守所应当建立人犯的防疫和清洁卫生制度。

  第二十六条 看守所应当配备必要的医疗器械和常用药品。人犯患病,应当给予及时治疗;需要到医院治疗的,当地医院应当负责治疗;病情严重的可以依法取保候审。

  第二十七条 人犯在羁押期间死亡的,应当立即报告人民检察院和办案机关,由法医或者医生作出死亡原因的鉴定,并通知死者家属。
 

第六章 会见、通信
 

  第二十八条 人犯在羁押期间,经办案机关同意,并经公安机关批准,可以与近亲属通信、会见。

  第二十九条 人犯的近亲属病重或者死亡时,应当及时通知人犯。

  人犯的配偶、父母或者子女病危时,除案情重大的以外,经办案机关同意,并经公安机关批准,在严格监护的条件下,允许人犯回家探视。

  第三十条 人犯近亲属给人犯的物品,须经看守人员检查。

  第三十一条 看守所接受办案机关的委托,对人犯发收的信件可以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有碍侦查、起诉、审判的,可以扣留,并移送办案机关处理。

  第三十二条 人民检察院已经决定提起公诉的案件,被羁押的人犯在接到起诉书副本后,可以与本人委托的辩护人或者由人民法院指定的辩护人会见、通信。
 

第七章 教育、奖惩
 

  第三十三条 看守所应当对人犯进行法制、道德以及必要的形势和劳动教育。

  第三十四条 在保证安全和不影响刑事诉讼活动的前提下,看守所可以组织人犯进行适当的劳动。

  人犯的劳动收入和支出,要建立帐目,严格手续。

  第三十五条 人犯在被羁押期间,遵守监视,表现良好的,应当予以表扬和鼓励;有立功表现的,应当报请办案机关依法从宽处理。

  第三十六条 看守所对于违反监视的人犯,可予以警告或者训诫;情节严重,经教育不改的,可以责令具结悔过或者经看守所所长批准予以禁闭。

  第三十七条 人犯在羁押期间有犯罪行为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将情况通知办案机关依法处理。
 

第八章 出所

  第三十八条 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罪犯,看守所根据人民法院的执行通知书、判决书办理出所手续。

  第三十九条 对于被依法释放的人,看守所根据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的释放通知文书,办理释放手续。

  释放被羁押人,发给释放证明书。

  第四十条 对于被决定劳动教养的人和转送外地羁押的人犯,看守所根据有关主管机关的证明文件,办理出所手续。
 

第九章 检察监督

  第四十一条 看守所应当教育工作人员严格执法,严守纪律,向人民检察院报告监管活动情况。

  第四十二条 看守所对人民检察院提出的违法情况的纠正意见,应当认真研究,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人民检察院。

第十章 其他规定

  第四十三条 看守所对人犯的法定羁押期限即将到期而案件又尚未审理终结的,应当及时通知办案机关迅速审结,超过法定羁押期限的,应当将情况报告人民检察院。

  第四十四条 对于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没有决定停止行使选举权利的被羁押人犯,准予参加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第四十五条 看守所在人犯羁押期间发现人犯中有错拘、错捕或者错判的,应当及时通知办案机关查证核实,依法处理。

  第四十六条 对人犯的上述书、申诉书,看守所应当及时转送,不得阻挠和扣押。

  人犯揭发、控告司法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材料,应当及时报请人民检察院处理。
 

第十一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 看守所监管已决犯,执行有关对已决犯管理的法律规定。

  第四十八条 看守所所需修缮费和人犯给养费应当编报预算,按隶属关系由各级财政专项拨付。

  看守所的经费开支,单立帐户,专款专用。

  新建和迁建的看守所应当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列入基本建设项目。

  第四十九条 本条例所称“以上”、“以下”,均包括本数、本级在内。

  第五十条 本条例由公安部负责解释,实施办法由公安部制定。

  第五十一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根据军队看守所的具体情况,可以另行制定实施办法。

  第五十二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54年9月7日政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中有关看守所的规定即行废止

看守所留所执行刑罚罪犯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
第 98 号

  《看守所留所执行刑罚罪犯管理办法》已经2008年2月14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公安部部长 孟建柱
二〇〇八年二月二十九日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刑罚的执行
  第一节 收 押
  第二节 对罪犯申诉、控告、检举的处理
  第三节 暂予监外执行
  第四节 减刑、假释的提请
  第五节 释 放
  第三章 管 理
  第一节 分押分管
  第二节 会见、通讯、临时出所
  第三节 生活、卫生
  第四节 考核、奖惩
  第四章 教育改造
  第五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看守所对留所执行刑罚罪犯的管理,做好罪犯改造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看守所执行刑罚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前,剩余刑期在一年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刑罚。

  被判处拘役的罪犯,由看守所执行刑罚。

  未成年犯,由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刑罚。

  第三条 看守所应当设置专门监区或者监室监管罪犯。监区和监室应当设在看守所警戒围墙内。

  第四条 看守所管理罪犯应当坚持惩罚与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将罪犯改造为守法公民。

  第五条 罪犯的人格不受侮辱,人身安全和合法财产不受侵犯,罪犯享有辩护、申诉、控告、检举以及其他未被依法剥夺或者限制的权利。

  罪犯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看守所管理规定,服从管理,接受教育,按照规定参加劳动。

  第六条 看守所应当保障罪犯的合法权益,为罪犯行使权利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七条 看守所对罪犯执行刑罚的活动依法接受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
 

第二章 刑罚的执行
第一节 收押

  第八条 看守所在收到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送达的人民检察院起诉书副本和人民法院判决书、裁定书、执行通知书、结案登记表的当日,应当办理罪犯收押手续,填写收押登记表,载明罪犯基本情况、收押日期等,并由民警签字后,将罪犯转入罪犯监区或者监室。

  第九条 对于判决前未被羁押,判决后需要羁押执行刑罚的罪犯,看守所应当凭本办法第八条所列文书收押,并采集罪犯十指指纹信息。

  对于发现余罪的罪犯,需要将其羁押到立案地看守所的,立案地看守所凭拘留证、逮捕证复印件收押。对于人民法院异地再审开庭,需要将罪犯临时羁押在异地看守所的,异地看守所凭提起刑事再审的诉讼文书、提审手续收押。

  第十条 按照本办法第九条收押罪犯时,看守所应当进行健康和人身、物品安全检查。对罪犯的非生活必需品,应当登记,代为保管;对违禁品,应当予以没收。

  对女性罪犯的人身检查,由女性人民警察进行。

  第十一条 办理罪犯收押手续时应当建立罪犯档案。罪犯档案一人一档,分为正档和副档。正档包括收押凭证、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减刑、假释裁定书、释放证明书等法律文书;副档包括收押登记、谈话教育、罪犯考核、奖惩、疾病治疗、财物保管登记等管理记录。

  第十二条 收押罪犯后,看守所应当在五日内向罪犯家属或者监护人发出罪犯执行刑罚地点通知书。对收押的外国籍罪犯,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报告所属公安机关。
 

第二节 对罪犯申诉、控告、检举的处理
 

  第十三条 罪犯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不服,提出申诉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将申诉材料转递给人民检察院和作出生效判决的人民法院。罪犯也可以委托其亲属或者律师提出申诉。

  第十四条 罪犯有权控告、检举违法犯罪行为。看守所应当设置控告、检举信箱,接受罪犯的控告、检举材料。罪犯也可以直接向民警控告、检举。

  第十五条 对罪犯向看守所提交的控告、检举材料,看守所应当自收到材料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处理;对罪犯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交的控告、检举材料,看守所应当自收到材料之日起五日予以转送。

  看守所对控告、检举作出处理或者转送有关部门处理的,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或者处理结果通知具名控告、检举的罪犯。

  第十六条 看守所在执行刑罚过程中,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的,应当提请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
 

第三节 暂予监外执行


  第十七条 罪犯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本人或者其家属可以向看守所提出书面申请,管教民警或者看守所医生也可以提出书面意见。

  第十八条 看守所接到暂予监外执行申请或者意见后,应当召开所务会研究,初审同意后根据不同情形对罪犯进行病情鉴定、生活不能自理鉴定或者妊娠检查,未通过初审的,应当告知原因。

  所务会应当有书面记录,并由与会人员签名。

  第十九条 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的病情鉴定,应当到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妊娠检查,应当到医院进行;生活不能自理鉴定,由看守所分管所领导、管教民警、看守所医生、驻所检察人员等组成鉴定小组进行;对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看守所应当通知罪犯户籍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公安机关出具相关证明。

  生活不能自理,是指因病、伤残或者年老体弱致使日常生活中起床、用餐、行走、如厕等不能自行进行,必须在他人协助下才能完成。

  对于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暂予监外执行。

  第二十条 罪犯需要保外就医的,应当由罪犯或者罪犯家属提出保证人。保证人由看守所审查确定。

  第二十一条 保证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愿意承担保证人义务,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享有政治权利;

  (三)有固定的住所和收入,有条件履行保证人义务;

  (四)与被保证人共同居住或者居住在同一县级公安机关辖区。

  第二十二条 保证人应当签署保外就医保证书。

  第二十三条 罪犯保外就医期间,保证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监督被保证人遵守法律和有关规定;

  (二)发现被保证人擅自离开居住区域或者有违法犯罪行为的,立即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为被保证人的治疗、护理、复查以及正常生活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四)督促和协助被保证人按照规定履行定期复查病情和向执行机关报告;

  (五)被保证人保外就医情形消失,或者被保证人死亡的,立即向执行机关报告。

  第二十四条 对需要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看守所应当填写暂予监外执行审批表,并附病情鉴定或者妊娠检查证明,或者生活不能自理鉴定,或者哺乳自己婴儿证明;需要保外就医的,应当同时附保外就医保证书。县级看守所应当将有关材料报经所属公安机关审核同意后,报地市级公安机关审批;地市级以上看守所应当将有关材料报所属公安机关审批。

  看守所在报送审批材料的同时,应当将暂予监外执行审批表副本、病情鉴定或者妊娠检查诊断证明、生活不能自理鉴定、哺乳自己婴儿证明、保外就医保证书等有关材料的复印件抄送人民检察院驻所检察机构。

  第二十五条 看守所收到批准机关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后,应当办理罪犯出所手续,发给暂予监外执行通知书,并告知罪犯应当遵守的规定。


  第二十七条 暂予监外执行罪犯服刑地和居住地不在同一省级或者地市级公安机关辖区,需要回居住地暂予监外执行的,服刑地的省级公安机关监管部门或者地市级公安机关监管部门应当书面通知居住地的同级公安机关监管部门,由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监管部门指定看守所接收罪犯档案、负责办理收监或者刑满释放等手续。

  第二十八条 看守所收到执行地公安机关关于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的收监执行通知书后,应当立即将罪犯收监。

  第二十九条 罪犯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刑期届满的,看守所应当为其办理刑满释放手续。

  第三十条 罪犯暂予监外执行期间死亡的,看守所应当将执行地公安机关的书面通知归入罪犯档案,并在登记表中注明。
 

第四节 减刑、假释的提请

  第三十一条 罪犯符合减刑、假释条件的,由管教民警提出建议,报看守所所务会研究决定。所务会应当有书面记录,并由与会人员签名。

  第三十二条 看守所所务会研究同意后,应当将拟提请减刑、假释的罪犯名单以及减刑、假释意见在看守所内公示。公示期限为七个工作日。公示期内,如有民警或者罪犯对公示内容提出异议,看守所应当重新召开所务会复核,并告知复核结果。

  第三十三条 公示完毕,看守所所长应当在罪犯减刑、假释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加盖看守所公章,制作提请减刑、假释建议书,经所属公安机关审核后,连同有关材料一起提请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裁定。

  第三十四条 执行地公安机关向看守所提出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减刑、假释建议的,应当提供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确有悔改或者立功、重大立功表现的事实材料。看守所接到相关建议和材料后,应当召开所务会研究,报经所属公安机关审核后,提请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裁定。

  第三十五条 看守所提请人民法院审理减刑、假释案件时,应当送交下列材料:

  (一)提请减刑、假释建议书;

  (二)终审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历次减刑裁定书的复印件;

  (三)罪犯确有悔改或者立功、重大立功表现的证明材料;

  (四)罪犯评审鉴定表、奖惩审批表等有关材料。

  第三十六条 在人民法院作出减刑、假释裁定前,看守所发现罪犯不符合减刑、假释条件的,应当书面撤回减刑、假释建议书;在减刑、假释裁定生效后,看守所发现罪犯不符合减刑、假释条件的,应当书面向作出裁定的人民法院提出撤销裁定建议。

  第三十七条 看守所收到人民法院假释裁定书后,应当办理罪犯出所手续,发给假释证明书,并于三日内将罪犯的有关材料寄送罪犯居住地的县级公安机关。

  第三十八条 被假释的罪犯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假释的,看守所应当在收到撤销假释裁定后将罪犯收监。

  第三十九条 罪犯在假释期间未违反相关规定的,假释考验期满时,看守所应当为罪犯办理刑满释放手续。罪犯在假释期间死亡的,看守所应当将执行地公安机关的书面通知归入罪犯档案,并在登记表中注明。
 

第五节 释放
 

  第四十条 看守所应当在罪犯服刑期满三十日前,将拟释放的罪犯通知罪犯原户籍所在地的县级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部门。

  第四十一条 罪犯服刑期满,看守所应当按期释放,发给刑满释放证明书,并告知其在规定期限内,持刑满释放证明书到原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办理户籍登记手续;有代管钱物的,看守所应当如数发还。刑满释放人员患有重病的,看守所应当通知其家属接回。

  第四十二条 外国籍罪犯被判处附加驱逐出境的,看守所应当在罪犯服刑期满前十日通知所属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
 

第三章 管理
第一节 分押分管

 

  第四十三条 看守所应当根据罪犯的犯罪类型、刑罚种类、性格特征、心理状况、健康状况、改造表现等,对罪犯实行分别关押和管理。罪犯数量少的,可以集中关押。

  第四十四条 看守所应当根据罪犯的改造表现,对罪犯实行宽严有别的分级处遇。对罪犯适用分级处遇,按照有关规定,依据对罪犯改造表现的考核结果确定,并应当根据情况变化适时调整。

  对不同处遇等级的罪犯,看守所应当在其活动范围、会见通讯、接收物品、文体活动、奖励等方面,分别实施相应的处遇。
 

第二节 会见、通讯、临时出所
 

  第四十五条 罪犯可以与其亲属或者监护人每月会见一至二次,每次不超过一小时。每次前来会见罪犯的人员不超过三人。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会见时间,增加会见人数,或者其亲属、监护人以外的人要求会见的,应当经看守所领导批准。

  第四十六条 罪犯与受委托的律师会见,由律师向看守所提出申请,看守所应当查验授权委托书、律师事务所介绍信和律师执业证,并在四十八小时内予以安排。

  第四十七条 依据我国参加的国际公约和缔结的领事条约的有关规定,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要求探视其本国籍罪犯,或者外国籍罪犯亲属、监护人首次要求会见的,应当向省级公安机关提出书面申请。看守所根据省级公安机关的书面通知予以安排。外国籍罪犯亲属或者监护人再次要求会见的,可以直接向看守所提出申请。

  外国籍罪犯拒绝其所属国驻华使(领)馆官员或者其亲属、监护人探视的,看守所不予安排,但罪犯应当出具本人签名的书面声明。

  第四十八条 经看守所领导批准,罪犯可以用指定的固定电话与其亲友、监护人通话;外国籍罪犯还可以与其所属国驻华使(领)馆通话。通话费用由罪犯本人承担。

  第四十九条 少数民族罪犯可以使用其本民族语言文字会见、通讯;外国籍罪犯可以使用其本国语言文字会见、通讯。

  第五十条 会见应当在看守所会见室进行。

  第五十一条 会见、通讯应当遵守看守所的有关规定。对违反规定的,看守所可以中止会见、通讯。

  第五十二条 罪犯可以与其亲友或者监护人通信。看守所应当对罪犯的来往信件进行检查,发现有碍罪犯改造内容的信件可以扣留。

  罪犯写给看守所的上级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信件,不受检查。

  第五十三条 办案机关因办案需要向罪犯了解有关情况的,应当出具办案机关证明和办案人员工作证,并经看守所领导批准后在看守所内进行。

  第五十四条 因起赃、辨认、出庭作证、接受审判等需要将罪犯提出看守所的,由办案机关出具公函,经看守所领导批准后提出,并当日送回。

  侦查机关因办理其他案件需要将罪犯临时寄押到异地看守所取证,并持有侦查机关所在的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公函的,看守所应当允许提出,并办理相关手续。

  人民法院因再审开庭需要将罪犯提出看守所,并持有人民法院刑事再审决定书或者刑事裁定书,或者人民检察院抗诉书的,看守所应当允许提出,并办理相关手续。

  第五十五条 被判处拘役的罪犯每月可以回家一至二日,由罪犯本人提出申请,管教民警签署意见,经看守所所长审核后,报所属公安机关批准。

  第五十六条 被判处拘役的外国籍罪犯提出探亲申请的,看守所应当报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审批。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作出批准决定的,应当报上一级公安机关备案。

  被判处拘役的外国籍罪犯探亲时,不得出境。

  第五十七条 对于准许回家的拘役罪犯,看守所应当发给回家证明,并告知应当遵守的相关规定。

  罪犯回家时间不能集中使用,不得将刑期末期作为回家时间,变相提前释放罪犯。

  第五十八条 罪犯需要办理婚姻登记等必须由本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应当向看守所提出书面申请,经看守所领导批准后出所办理,由二名以上民警押解。

  第五十九条 罪犯进行民事诉讼需要出庭时,应当委托诉讼代理人代为出庭。对于涉及人身关系的诉讼等必须由罪犯本人出庭的,凭人民法院出庭通知书办理临时离所手续,由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负责押解看管,并于当日返回。

  罪犯因特殊情况不宜离所出庭的,看守所可以与人民法院协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的规定,由人民法院到看守所开庭审理。

  第六十条 罪犯遇有配偶、父母、子女病危或者死亡,确需本人回家处理的,由当地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经看守所所属公安机关领导批准,可以暂时离所,由二名以上民警押解,并于当日返回。
 

第三节 生活、卫生
  

  第六十一条 罪犯伙食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公安部门制定的实物量标准执行。

  第六十二条 罪犯应当着囚服。

  第六十三条 对少数民族罪犯,应当尊重其生活、饮食习惯。罪犯患病治疗期间,看守所应当适当提高伙食标准。

  第六十四条 看守所对罪犯收受的物品应当进行检查,非日常生活用品由看守所登记保管。罪犯收受的钱款,由看守所代为保管,并开具记账卡交与罪犯。

  看守所检查、接收送给罪犯的物品、钱款后,应当开具回执交与送物人、送款人。

  罪犯可以依照有关规定使用物品和支出钱款。罪犯刑满释放时,钱款余额和本人物品由其本人领回。

  第六十五条 对患病的罪犯,看守所应当及时治疗;对患有传染病需要隔离治疗的,应当及时隔离治疗。

  第六十六条 罪犯在服刑期间死亡的,看守所应当立即报告所属公安机关,并通知罪犯家属和人民检察院、原判人民法院。外国籍罪犯死亡的,应当立即层报至省级公安机关。

  罪犯死亡的,由看守所所属公安机关或者医院对死亡原因作出鉴定。罪犯家属有异议的,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
 

第四节 考核、奖惩
 

  第六十七条 看守所应当依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罪犯改造表现实行量化考核。考核情况由管教民警填写。考核以罪犯认罪服法、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参加劳动等情况为主要内容。

  考核结果作为对罪犯分级处遇、奖惩和提请减刑、假释的依据。

  第六十八条 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看守所可以给予表扬、物质奖励或者记功:

  (一)遵守管理规定,努力学习,积极劳动,有认罪服法表现的;

  (二)阻止违法犯罪活动的;

  (三)爱护公物或者在劳动中节约原材料,有成绩的;

  (四)进行技术革新或者传授生产技术,有一定成效的;

  (五)在防止或者消除灾害事故中作出一定贡献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贡献的。

  对罪犯的物质奖励或者记功意见由管教民警提出,物质奖励由看守所领导批准,记功由看守所所务会研究决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在服刑期间一贯表现好,离开看守所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看守所可以根据情况准其离所探亲。

  第六十九条 罪犯申请离所探亲的,应当由其家属担保,经看守所所务会研究同意后,报所属公安机关领导批准。探亲时间不含路途时间,为三至七日。罪犯在探亲期间不得离开其亲属居住地,不得出境。

  看守所所务会应当有书面记录,并由与会人员签名。

  不得将罪犯离所探亲时间安排在罪犯刑期末期,变相提前释放罪犯。

  第七十条 对离所探亲的罪犯,看守所应当发给离所探亲证明书。罪犯应当在抵家的当日携带离所探亲证明书到当地公安派出所报到。返回看守所时,由该公安派出所将其离所探亲期间的表现在离所探亲证明书上注明。

  第七十一条 罪犯有下列破坏监管秩序情形之一,情节较轻的,予以警告;情节较重的,予以记过;情节严重的,予以禁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聚众哄闹,扰乱正常监管秩序的;

  (二)辱骂或者殴打民警的;

  (三)欺压其他罪犯的;

  (四)偷窃、赌博、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的;

  (五)有劳动能力拒不参加劳动或者消极怠工,经教育不改的;

  (六)以自伤、自残手段逃避劳动的;

  (七)在生产劳动中故意违反操作规程,或者有意损坏生产工具的;

  (八)有违反看守所管理规定的其他行为的。

  对罪犯的记过、禁闭由管教民警提出意见,报看守所领导批准。禁闭时间为五至十日,禁闭期间暂停会见、通讯。

  第七十二条 看守所对被禁闭的罪犯,应当指定专人进行教育帮助。对确已悔悟的,可以提前解除禁闭,由管教民警提出书面意见,报看守所领导批准;禁闭期满的,应当立即解除禁闭。
 

第四章 教育改造
 

  第七十三条 看守所应当建立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制度,对罪犯进行法制、道德、文化、技能等教育。

  第七十四条 对罪犯的教育应当根据罪犯的犯罪类型、犯罪原因、恶性程度及其思想、行为、心理特征,坚持因人施教、以理服人、注重实效的原则,采取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所内教育与所外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第七十五条 有条件的看守所应当设立教室、谈话室、文体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电化教育室、心理咨询室等教育改造场所,并配备必要的设施。

  第七十六条 看守所应当结合时事、政治、重大事件等,适时对罪犯进行集体教育。

  第七十七条 看守所应当根据每一名罪犯的具体情况,适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第七十八条 看守所应当积极争取社会支持,配合看守所开展社会帮教活动。看守所可以组织罪犯到社会上参观学习,接受教育。

  第七十九条 看守所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对罪犯进行文化教育,鼓励罪犯自学。

  罪犯可以参加国家举办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看守所应当为罪犯学习和考试提供方便。

  第八十条 看守所应当加强监区文化建设,组织罪犯开展适当的文体活动,创造有益于罪犯身心健康和发展的改造环境。

  第八十一条 看守所应当组织罪犯参加劳动,培养劳动技能,积极创造条件,组织罪犯参加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培训。

  第八十二条 看守所对罪犯的劳动时间,参照国家有关劳动工时的规定执行。

  罪犯有在法定节日和休息日休息的权利。

  第八十三条 看守所对于参加劳动的罪犯,可以酌情发给报酬并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规定。

  第八十四条 罪犯在劳动中致伤、致残或者死亡的,由看守所参照国家劳动保险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八十五条 罪犯在看守所内又犯新罪的,由看守所侦查;重大、复杂案件由所属公安机关侦查。

  第八十六条 看守所发现罪犯有判决前尚未发现的犯罪行为的,应当书面报告所属公安机关。

  第八十七条 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集中关押留所执行刑罚罪犯的看守所。

  第八十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可以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八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看守所在押人员行为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看守所的监管秩序,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和国家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是在押人员的言行准则,必须严格遵守。
 

第二章 基本规范

  第三条 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树立弃恶向善,改邪归正的正确态度。

  第四条 严格遵守监规和看守所的有关规定,服从看守所工作人员的管理教育和值勤武警的看管。

   第五条 主动汇报思想,如实讲清自己的问题,积极检举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发现其他在押人员有违反监规以及预谋、实施脱逃、行凶、自杀等行为的,要立即报告或制止,不得隐瞒、包庇。

  第六条 搞好个人卫生和监室卫生,爱护公物,努力学习,讲文明、懂礼貌。
 

第三章 生活规范


  第七条 严格遵守一日生活制度,按规定的作息时间进行活动。

  第八条 听到起床信号,必须立即起床。未经批准,不得卧床不起。

  第九条 起床后,必须整理好内务卫生,按顺序洗漱,不得拥挤抢位。

  第十条 被褥、鞋子、洗漱用品、饭盆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必须按指定位置摆好,做到整齐划一。

  第十一条 就餐时必须按顺序排队领餐,不准敲击餐具,不准抢吃多占,不准伙吃伙喝,不准互相串换食物,不准乱倒残汤剩饭,不准浪费粮食。

  第十二条 男性在押人员不准赤身,女性在押人员不准只穿背心和三角裤。

  第十三条 白天除午睡时间外,其他时间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躺卧或斜靠在铺位上,不准随意走动。

  第十四条 听到就寝信号后,立即按指定的铺位睡觉,不准擅自调换铺位,不准喧哗、耳语,不准两人合盖被子,不准蒙头睡觉。

  第十五条 必须保持监室地面、墙壁、铺板和放风场的清洁卫生,不准随地吐痰,不准随地便溺,不准乱扔脏物、废物,不准随意刻画,不准乱挂衣物。严禁吸烟。

  第十六条 搞好个人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勤洗、勤晒。不准留长发、怪发和长指甲。

  第十七条 保持餐具清洁,注意饮食卫生。

  第十八条 放风时间必须在放风场内活动,未经允许,不得擅自滞留在监室。

  第十九条 有病要及时向管教民警和医生报告。就诊时如实陈述病情,不准无理取闹,指名要药。要遵从医嘱,配合治疗。

  第二十条 不准在监室门的观察孔张望或堵住观察孔,不准向其他监室喊话、扔纸条或其他物品,不准托人或为他人带书信、口信和其他物品。

  第二十一条 在押人员之间不得私自借用、馈赠衣物或财物,如愿主动资助他人的,需书面报告管教,经批准后方可借用、馈赠。

  第二十二条 遇有提讯、会见、劳动等需出入监区时,应在警戒线内,立正向值勤武警和看守所民警报告,经许可后方可越过警戒线行走出入。
 

第四章 学习规范


  第二十三条 必须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第二十四条 认真学习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联系实际,对照检查,深刻反思。

   第二十五条 必须遵守学习纪律,按指定位置坐好,姿势端正,并保持良好的学习秩序。

   第二十六条 必须熟背监规,熟记行为规范,并认真遵照执行。

  第二十七条 必须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活动,按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在学习和反省时间内,不准从事其他活动。讨论时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积极发言,但不得打断他人发言。学习要做学习笔记,写心得体会。

   第二十八条 必须爱护书籍、报纸等学习材料,不得损坏或占为已有。

第五章 文明礼貌规范


  第二十九条 举止文明,说话和气,说真话、实话,不准说谎话、粗话、脏话,不准做低级下流动作。

  第三十条 在押人员之间一律称呼姓名,不准叫外号、绰号,不准称兄道弟。

  第三十一条 对看守所工作人员和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要使用姓氏加职务的称谓。职务不明的,可称“警官”、“检察官”、“法官”、“干部”等,对武警战士,可统称“班长”,对职工统称“师傅”。

  第三十二条 礼貌用语。有求于人时,用“请您”等敬词;有愧于人时,用“对不起”“请原谅”等歉词;有助于人时,用“别客气”“没关系”等谦词;得到别人帮助时,用“谢谢”“麻烦您了”等谢词。

  第三十三条 遇有来宾参观和领导视察时,应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对领导的问话,要如实回答。视察过程中,不准围观、品头论足,不准擅自接近攀谈。

  第三十四条 当管教民警开监室门时,必须立即按规定坐好,点到姓名时,要起立答“到”,听候命令;接受指令后,要立即答“是”;接受问话时,要立正回答(除特殊情况外)。不得指手划脚,不得抢嘴抢话,并要保持一定距离,未经允许不得接近。
 

第六章  劳动规范


   第三十五条 在押人员参加劳动,必须态度端正。必须服从看守所的安排,听从管理人员指挥,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劳动任务,不得消极怠工。

  第三十六条 劳动时,必须注意安全,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第三十七条 爱护劳动工具、生产设备和生产的原材料、产品,不准用原材料制作其他物品。

  第三十八条 劳动中不准喧哗、嬉笑打闹;不准把自己应完成的任务,强加给他人去完成,不准擅自离开劳动场所;不准携带违禁品和与生产劳动无关的物品进出劳动场所。

  第三十九条  因劳动出入监区时,不得与其他在押人员攀谈、传递口信、条子及物品。

  第四十条  劳动结束时要清点劳动工具,并按规定摆放整齐。不准将工具、原料、产品等带回监室或隐藏。工具丢失要立即报告并查找。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本规范中的“在押人员”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

  第四十二条  本规范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公安部收容教育所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收容教育所的管理,根据国务院《卖淫嫖娼人员收容教育办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收容教育所是公安机关依法对卖淫、嫖娼人员进行法律和道德教育、组织参加劳动生产以及进行性病检查、治疗的行政强制教育场所。

  第三条收容教育所应当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实行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通过教育、心理矫治和性病治疗,使被收容教育人员成为身心健康的守法公民。

  第四条收容教育所的设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自治州、设区的市的公安机关根据收容教育工作的需要提出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收容教育所的管理由设立收容教育所的公安机关负责。

  收容教育所的名称为“某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盟、市)公安局收容教育所”。

  第五条收容教育所设所长一人,政治委员(教导员)一人,副所长一至三人,根据实际需要配备辅导、医务、财会等民警和相应数量的工勤人员。

  民警的配备:一般不得少于十二人,月平均收容教育超过一百人的,一般按月平均收容教育人数的百分之十五的比例配备,其中医务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并应有一定数量的女民警。

  所长、政治委员(教导员)、副所长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从事辅导、医务、财会工作的民警必须具有中专以上学历。

  收容教育所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设置必要的工作机构。

  第六条收容教育所民警应当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忠于职守,秉公执法,严守纪律,清正廉洁。

  严禁打骂、体罚、虐待、侮辱被收容教育人员,或者为谋取私利,利用被收容教育人员提供劳务,切实保障被收容教育人员的合法权益。

  严禁索要、收受、侵占被收容教育人员及其亲属的财物,或者违反规定,私自为被收容教育人员传递信件或者物品。

  严禁私放被收容教育人员。

  第七条收容教育所应当设置办公区、收容教育区、劳动生产区、医疗区等,配备必要的医疗设施和教育、文体活动器材及交通、通讯设备。

  第八条收容教育所的基本建设、必要的设备、器材以及日常管理所需经费,报请当地计委、财政部门列入基建计划和财政预算。

第二章入所

  第九条收容教育所接收被收容教育人员,须凭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签发的《收容教育决定书》。

  第十条收容教育所接收被收容教育人员,应当填写《收容教育人员入所登记表》,并对其进行健康和性病检查,填写《收容教育人员健康及性病检查表》。

  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卖淫、嫖娼人员可以不予接收:

  (一)年龄不满十四周岁的;

  (二)患有性病以外其它急性传染病和严重疾病的;

  (三)怀孕或者哺乳自己婴儿的;

  (四)被拐骗、强迫卖淫的;

  (五)有严重伤情的。
 
  对接收后发现不应收容教育的,应当提请办案单位依法作其他处理;对吸食、注射毒品成瘾的,应当先行强制戒毒;对可能患有精神病的,由办案单位负责鉴定。

  第十一条收容教育所接收被收容教育人员,应当告知其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和必须遵守的所规,并在入所后的二十四小时内进行第一次谈话。

  第十二条收容教育所接收被收容教育人员,应当对其人身和携带的物品进行检查,严防将违禁物品带入所内。对女性被收容教育人员的人身检查,应当由女工作人员进行。

  非日常用品及现金应当登记造册,填写《财物保管登记表》,由收容教育所代为保管。

  第十三条收容教育所应当建立被收容教育人员档案,实行计算机管理。

  被收容教育人员入所后应当拍摄半身免冠一寸照片,照片连同底片归入其档案。

  档案内容应当包括:《收容教育决定书》《收容教育人员入所登记表》《收容教育人员健康及性病检查表》《收容教育人员财物保管登记表》《提前解除或延长收容教育审批表》《收容教育人员请假出所审批表》《收容教育人员请假离所保证金缴纳通知书》《收容教育人员准假证明》《收容教育人员所外就医审批表》《收容教育人员所外就医证明》《担保人保证书》《办案机关询问收容教育人员登记表》、在所期间表现情况(奖惩及学习情况等)记录、《收容教育人员出所鉴定表》《解除收容教育证明书》等。

  被收容教育人员在收容教育期间死亡的,应当将《收容教育人员死亡鉴定》《收容教育人员死亡通知书》《死亡收容教育人员财物处理登记表》归入其档案。

  收容教育所依照有关法律和规定,保管被收容教育人员档案。办案机关查阅被收容教育人员档案,须持办案机关的证明及办案人有效证件并经所长批准。
 

第三章管理

  第十四条收容教育所应当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实行规范化管理。被收容教育人员必须遵守收容教育所的各项管理制度,服从管理。

  第十五条收容教育所实行出入所登记制度。非本所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收容教育区;特殊情况须进入的,应当经所长批准,由工作人员带领。

  第十六条办案机关询问被收容教育人员,须持办案机关的证明及办案人有效证件办理登记手续,经所长批准,在所内指定地点进行。询问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第十七条收容教育所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巡视制度。值班人员要严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妥善处理。

  第十八条收容教育所应当保障安全,经常进行安全检查,消除隐患,严防被收容教育人员逃跑、自杀、行凶、互殴等事故和危害收容教育所安全行为的发生。

  第十九条收容教育所对被收容教育人员,应当按性别、有无性病和是否成年等不同情况实行分别管理。

  女性被收容教育人员,应当由女性工作人员进行管理。

  第二十条收容教育所应当严格实行被收容教育人员行为规范和一日生活制度。

  第二十一条收容教育所对被收容教育人员,应当按过错程度和悔改表现实行严格管理、普通管理、宽松管理的分级管理和考核制度。根据考核结果,适时升降等级。

  第二十二条被收容教育人员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可以给予表扬、升级或者提前解除收容教育。

  需要提前解除收容教育的,由收容教育所提出意见,报原决定收容教育的公安机关批准,同时向主管收容教育所的公安机关备案。提前解除收容教育的,实际执行的收容教育期限不得少于原决定收容教育期限的二分之一。

  第二十三条收容教育所对拒绝接受教育、不服从管理或者有危害收容教育所安全行为的被收容教育人员,可以予以警告、降级或者延长收容教育。

  需要延长收容教育的,由收容教育所提出意见,报原决定收容教育的公安机关批准,同时向主管收容教育所的公安机关备案。延长收容教育的,实行执行的收容教育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二年。

  第二十四条被收容教育人员对收容教育决定或者延长收容教育决定不服,依法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收容教育所应当及时将材料转交有关部门。

  第二十五条被收容教育人员的举报、控告等材料,收容教育所应当及时送交有关部门或者上级主管机关处理。

  第二十六条被收容教育人员主动坦白违法犯罪行为的,收容教育所应当建议有关部门依法从宽处理。

  收容教育期间,发现被收容教育人员有其它违法犯罪行为尚未处理或者有新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收容教育所应当及时通知办案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七条被收容教育人员在所期间,遇有子女出生、直系亲属患严重疾病、死亡以及其它正当理由需要离所的,由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担保并交纳保证金,经所长批准并报主管收容教育所的公安机关备案后,可以离所。经批准离所的,发给《收容教育人员准假证明》。离所期限一般不超过七日。

  第二十八条保证金按准假天数收取,每日最高不得超过一千元。无力交纳的,可以适当减免。
 
  保证金由保证人持公安机关出具的《收容教育人员请假离所保证金缴纳通知书》向公安机关指定的银行专户一次性交纳。

  第二十九条经批准离所的被收容教育人员按期回所的,保证金应当如数退还;对逾期不归的,收容教育所应当负责追回,并由主管收容教育所的公安机关对其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保证人未履行保证义务的,由主管收容教育所的公安机关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罚款可以从保证金中扣除,其余部分的保证金应当退还。

  第三十条对患有严重疾病或者传染病的被收容教育人员,收容教育所不具备医疗条件或者短期内无法治愈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诊断鉴定后,由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担保,收容教育所提出意见,报主管收容教育所的公安机关批准,可以予以所外就医,并通报原决定收容教育的公安机关。

  自伤、自残的,不予所外就医。

  第三十一条批准所外就医的,收容教育所应发给《收容教育人员所外就医证明》,并与被收容教育人员所在单位、街道(乡、镇)和常住户口所在地或者暂住地公安派出所共同签订联合帮教协议。

  所外就医的被收容教育人员应当定期回所报告,行动不便或者路途较远的可以书面报告。收容教育所应当定期考察,日常的监督、考察、帮教工作由被收容教育人员所在单位、街道(乡、镇)和常住户口所在地或者暂住地公安派出所负责。

  所外就医的被收容教育人员,有新的违法犯罪行为,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无新的违法犯罪行为,收容教育期满的可按期解除收容教育;有立功表现的,可按规定提前解除收容教育。

  所外就医情形消失的,应当立即收回所内执行。

  第三十二条 被收容教育人员在收容教育期间死亡的,应当由主管收容教育所的公安机关组织法医或者指定医生作出死亡鉴定,经同级人民检察院检验,报上一级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备案,并填写《收容教育人员死亡通知书》,通知死者的家属、所在单位和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家属不予认领尸体的,由公安机关拍照后处理。其遗留财物在有关法律规定的时限内无人领取的,上缴国库。
 

第四章教育
 

  第三十三条收容教育所对被收容教育人员的教育,应当坚持因人施教,分类施教、以理服人、感化挽救的原则,坚持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所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实现教育的课堂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

  第三十四条收容教育所应当对被收容教育人员进行法律、道德、文化、卫生教育,组织参加劳动生产,学习劳动技能。

  第三十五条对文盲、半文盲的被收容教育人员,收容教育所应当开展扫除文盲教育,有条件的可以开展小学、中学文化补习;对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的被收容教育人员,鼓励其自学,可以组织其参加各类自学考试。

  第三十六条收容教育所对被收容教育人员的劳动教育应当坚持立足思想转变、着眼解教就业、因人因地制宜的原则,有条件的可以组织被收容教育人员参加职业技术培训。

  对参加劳动生产的被收容教育人员,应当保证安全,并按规定支付一定的劳动报酬。

  第三十七条收容教育所应当组织被收容教育人员开展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
 

第五章生活卫生、性病治疗
 

  第三十八条被收容教育人员的收容室应当通风、采光,防暑、防寒、防潮。收容教育所应当定期开展安全检查,防止火灾和其他自然灾害。

  收容室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少于三平方米。

  第三十九条被收容教育人员在所期间的生活、医疗费用由本人或者家属负担。确有困难的,可以由收容教育所报请当地财政部门解决。

  收费标准由公安机关商物价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统一制定。

  第四十条被收容教育人员或者家属交纳的生活、医疗费用由收容教育所开具收据后统一保管,并建立使用账目。

  第四十一条被收容教育人员的食堂应当单独设置。收容教育所应当在规定的标准内,力求调剂改善,并按月公布伙食账目。

  对少数民族被收容教育人员,应当根据民族风俗习惯,在生活上给予适当照顾。

  第四十二条收容教育所应当设置卫生所或者医务室并建立卫生防疫制度。应当有供被收容教育人员淋浴、理发和洗晒被服的设施、设备;应当保持收容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绿化、美化收容教育所环境。

  第四十三条收容教育所应当定期对被收容教育人员进行身体检查;积极配合当地卫生部门,对被收容教育人员进行强制性病检查;对患有性病的被收容教育人员应当实行隔离治疗。

  第四十四条收容教育所对患有其他疾病的被收容教育人员应当及时治疗。病情严重的,经所长批准,可以住院治疗,并应当派民警值班看护,严防发生脱逃、自杀等事故。

  发现被收容教育人员患有传染病的,必须立即隔离治疗。

  第四十五条收容教育所开展劳动生产的收入,应当用于改善被收容教育人员的生活和收容教育所的建设。劳动生产的收入和支出应当单独设置账目,严格管理。
 

第六章通信、会见
 

  第四十六条被收容教育人员来往信件由收容教育所统一登记、收发。信件内不得夹寄违禁物品。

  第四十七条收容教育所允许被收容教育人员的家属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探访。一般情况下,每月可探访一次,每次不超过三人。

  其他人员、国外、境外亲属要求会见的,须经收容教育所所长批准。

  第四十八条会见人应当持有效证件和证明,经收容教育所查验登记。无证件、证明或者人证不符的,不准会见。

  第四十九条会见须在会见室或者指定地点进行。会见人员应当遵守有关规定,违者可责令停止会见。

  第五十条捎带或者邮寄给被收容教育人员的物品,须经收容教育所检查、登记后交本人。
 

第七章出所

  第五十一条对收容教育期满的被收容教育人员,应当立即解除收容教育,发给《解除收容教育证明书》,通知家属或者单位领回,同时通报其常住户口所在地或者暂住地公安派出所。

  第五十二条收容教育期限自执行之日起计算。

  被收容教育人员被刑事拘留的行为与被决定收容教育的行为系同一行为,其被刑事拘留一日折抵收容教育一日。

  被收容教育人员因同一行为被公安机关治安拘留后,并被决定收容教育的,治安拘留期限不应当折抵收容教育期限。

  被收容教育人员请假离所和所外就医的期限应当计算在收容教育期限内。违反有关规定的,离所期限不计算在收容教育期限内。

  第五十三条因被收容教育人员有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决定予以刑事拘留、逮捕、劳动教养或者少年收容教养的,收容教育所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文书办理出所手续,并将其在所期间的表现形成书面材料随案移交。

  第五十四条被收容教育人员出所时,收容教育所应当在《收容教育人员入所登记表》上载明出所原因及去向。返还代为保管的财物,并由被收容教育人员在《收容教育人员财物保管登记表》上签字捺印。

  第五十五条对解除收容教育的人员,收容教育所应当定期回访,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帮教工作。
 

第八章附则
 

  第五十六条收容教育所实行等级化管理,具体办法由公安部制定。

  第五十七条收容教育所的管理文书格式由公安部统一制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自行印制。

  第五十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公安部治安拘留所管理办法(试行)
1990年1月3日公通字(1990)4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为加强治安拘留所的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治安拘留所是对被裁决治安拘留的人执行拘留的场所。

  第三条 治安拘留所由县(自治县、旗)、市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设置,公安机关的治安部门负责管理。

  相当于县级的铁路、交通、民航、林业公安局(处)根据需要,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批准,可以设置治安拘留所。

  第四条 治安拘留所实行所长负责制。设正、副所长,根据需要配备民警。其中应有一定数量的女民警。

  第五条 治安拘留所的拘舍要牢固、通风,采光充足。

  对被拘留人应当男、女分舍拘禁。

  对被拘留人中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应当单设拘舍。

  有条件的治安拘留所应当设置学习室和活动场地,可以开辟劳动场所。

  第六条 治安拘留所新建、扩建、修缮和购置必要设备、器材等所需经费,报请当地人民政府列入地方基建、财政预算,专项拨款,专款专用。日常管理所需经费列入公安业务经费预算解决。
 

第二章 入 所

  第七条 治安拘留所接收被拘留人,须凭裁决机关开具的《治安管理处罚执行拘留通知书》或《出入境管理拘留审查通知书》。

  第八条 被拘留人入所时,要查验其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证明身份的证件,并填写《入所登记表》。

  第九条 对被拘留人随身携带的物品要检查登记,除允许随身携带的生活、学习必需品外,其余物品由治安拘留所统一保管,并填写《暂存物品收据》,出所时发还。

  入所检查中发现的违禁品或者应予没收的危险物品,工作人员要作笔录,并开具《违反治安管理没收财物收据》交原裁决机关处理;对不便交回原裁决机关处理的,可以由治安拘留所制作笔录,就地处理。

  第十条 拘留后发现被拘留人患有传染病、精神病和其他严重疾病的,以及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应当通知原裁决机关另行处理。

  因为被拘留人有其他犯罪行为,决定予以刑事拘留、逮捕、劳动教养等处理或者予以少年收容教养的,应当根据有关凭证终止拘留,并办理出所手续,注明出所的具体时间和所去地点。
 

第三章 管 理


  第十一条 治安拘留所对被拘留人应当按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法制、道德教育。

  第十二条 治安拘留所可以组织被拘留人参加适当的劳动。劳动的收入主要用于补贴被拘留人的伙食费,必需的生活、学习费用。

  对被拘留人劳动的收支应当在财务部门指导下单独立帐、专人管理,并接受财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被拘留人在拘留期间,因为招工、升学考试或者遇有妻子生育,近亲属病危、丧葬等特殊情况需要离所时,由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提出申请,担保人出具保证书,经原裁决机关批准后离所,并在规定的期限内返回,逾期不归的按违反所规处理。

  被拘留人离所期间,不计入执行拘留时间。

  第十四条 被拘留人在拘留期间能够主动揭发、检举和制止重大违法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的,拘留所所长可以提出提前解除拘留的建议,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并填写《提前解除拘留决定书》。

  提前解除拘留的时间不得超过拘留期的三分之一。

  第十五条 治安拘留所依法保护被拘留人的通信自由。被拘留人寄出和收到的信件不检查、不扣押。

  被拘留人的近亲属和单位负责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凭身份证件可以到治安拘留所会见被拘留人。

  第十六条 治安拘留所的工作人员必须秉公办事。严禁徇私枉法、索贿受贿;严禁打骂、体罚、虐待和侮辱被拘留人;严禁让被拘留人为个人办事。严禁利用被拘留人看管被拘留人。

  第十七条 治安拘留所对被拘留人提出的申诉、检举、揭发材料和控告治安拘留所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材料,应当及时送交上级主管单位或者有关领导处理。

  第十八条 治安拘留所应当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值班人员要严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妥善处理。

  必须注意防止被拘留人逃跑、行凶、自杀、哄闹和其他危害安全的行为。对于有证据表明确实有上述行为可能的被拘留人,经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使用戒具。

  第十九条 治安拘留所要严格出入登记制度。非拘留所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必需进入时要经所长批准,由工作人员带领。

  第二十条 认真搞好生活管理和防疫、防病工作。对患病的被拘留人要及时治疗;患传染病的,要立即隔离;患严重疾病必须出所治疗的,可以由担保人出具保证书,经原裁决机关或者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主管领导批准出所治疗,其尚未执行的拘留日期可以宣布不再执行。

  被拘留人在拘留期间死亡,应当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组织法医或者医生作出有法律效力的死亡鉴定,经同级人民检察院检验,报上级公安机关及其同级人民检察院备案,并通知被拘留人家属。没有家属或者家属不来的,由治安拘留所负责拍照后火化,骨灰保存一年后处理。

  第二十一条 治安拘留所要制订《治安拘留所规则》,要求被拘留处罚的人必须做到:

  (一)严格遵守治安拘留所规定的纪律,自觉服从管理和教育。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反省自己的违法行为,认识错误。

  (二)保持室内肃静、整洁,室内不准吸烟、喝酒;不准喧哗、吵闹;不准打架、骂人、讲污秽语言、敲诈勒索;不准乱涂乱画;不准强行索要他人饭食或物品。

  (三)不准传播犯罪手段;不准拉帮结伙。

  (四)不准将危险品和违禁物品带入所内。

  (五)爱护公物,损坏物品要赔偿。

  (六)对他人违反所规的行为要及时劝止,并报告工作人员,不得包庇、隐瞒。

  (七)未经许可不得离开治安拘留所。

  (八)按照规定及时交纳伙食费、粮票和医疗等费用,不得拖欠。

  第二十二条 对被拘留人违反所规的,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批评教育、训诫、责令检查。有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提请执行地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治安处罚;如被裁决拘留处罚,应当与正在执行的拘留期合并执行。构成犯罪的,依照法定程序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被拘留人确实无力交纳拘留期间伙食费和医疗费用的,可以允许缓期交纳,或者由治安拘留所造册,经主管领导审核后,申报当地财政部门解决。

  第二十四条 拘留期满的,应即解除拘留。
 

第四章 出 所

  第二十五条 被拘留人出所时,应当在《治安管理处罚执行拘留通知书》或者《出入境管理拘留审查通知书》上签名,注明拘留期满的日期和出所日期。被拘留人凭《暂存物品收据》,领取所存物品。

  第二十六条 被拘留人出所时,如有必要,应当通知其亲属或单位来人接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可以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规定,并报公安部备案。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下达之日起执行。

治安拘留所被拘留人员行为规范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治安拘留所正常的工作秩序,规范被拘留人员行为,更好地实施管理和教育,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治安拘留所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是被拘留人员的言行准则,必须严格遵守。

第二章 基本规范
 

  第三条 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改过自新的正确态度。

  第四条 严格遵守治安拘留所的有关规定,服从管理和教育。

  第五条 努力学习,认真反思自己的错误行为,主动汇报思想,如实讲清自己的问题。

  第六条 积极举报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发现其他人员有违反规定以及有脱逃、行凶、自杀等行为的,要立即报告或制止,不得隐瞒、包庇。

  第七条 爱护公物。

  第八条 按照规定及时交纳伙食、医疗等费用。
 

第三章 生活规范


  第九条 严格遵守一日生活制度,按作息时间和指定范围进行活动。

  第十条 听到起床信号,立即起床。未经批准,不得卧床不起。白天除午睡时间外,其他 时间未经批准不准随意躺卧。

  第十一条 起床后按要求整理好内务,按顺序洗漱和上卫生间。

  第十二条 被褥、鞋子、洗漱用品、饭盆及其他生活用品,按指定位置摆放整齐。

  第十三条 按顺序用餐,不准敲击餐具,不准抢吃多占,不准乱倒剩饭,不准浪费粮食。

  第十四条 男性被拘留人员不准赤身裸体,女性被拘留人员不准只穿背心和三角裤。

  第十五条 按指定铺位睡觉,不准擅自调换铺位。不准蒙头睡觉。不准喧哗、耳语或从事其它影响他人睡眠的活动。

  第十六条 保持室内清洁卫生。不准随地吐痰,不准乱扔废弃物,严禁在室内吸烟。

  第十七条 搞好个人清洁卫生,按规定理发、洗澡。

  第十九条 文体活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和场所内进行。

  第二十条 有病要及时向管教民警或医生报告。就诊时要如实陈述病情,遵从医嘱,配合治疗,不准无理取闹,指名要药。

  第二十一条 自伤、自残或装病者,一切后果由本人负责。
 

第四章 学习规范
 

  第二十二条 必须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活动,按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第二十三条 遵守学习纪律,端正学习态度,保持良好的学习秩序。

  第二十四条 认真学习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联系实际,对照检查,深刻反思,改过自新,认真作笔记,写心得体会。

  第二十五条 学习时间内,不准从事其他活动。

  第二十六条 讨论时必须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积极发言。

  第二十七条 爱护书籍、报刊杂志等学习材料,不得损坏或占为己有。
 

第五章 文明礼貌规范

  第二十八条 举止文明,不准打闹,不准勾肩搭背,不准做低级下流动作。

  第二十九条 礼貌用语,说话和气,不准说谎话、粗话、脏话。有求于人时,使用“请”、“您”等敬语;有愧于人时,使用“对不起”、“请原谅”等歉词;有助 于人时,使用“没关系”、“别客气”等谦词;得到别人帮助时,使用“谢谢”、“麻烦您了”等用语。

  第三十条 对工作人员要使用姓氏加职务的称谓。

  第三十一条 被拘留人员之间一律称呼姓名,不准叫外号、绰号,不准称兄道弟。

  第三十二条 遇有来宾参观和领导视察时,应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对领导问话,要如实回答。视察过程中,不准围观,品头论足,不准到门、窗张望及擅自接近攀谈 。

  第三十三条 有事找民警,要喊“报告”。听到民警呼唤时,应立即答“ 到”。对民警问话,必须有问必答。回答问话时不得指手划脚。
 

第六章 劳动规范

  第三十四条 必须参加组织的劳动生产,端正态度。服从安排,听从管理,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劳动任务。

  第三十五条 必须注意劳动生产安全,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执行劳动生产操作规程。

  第三十六条 不准把自己应完成的任务强加于他人。

  第三十七条 不准擅自离开劳动场所,不准携带违禁品和与劳动生产无关的物品进出劳动场所。

  第三十八条 劳动结束时要清点工具,按规定摆放整齐。不准将工具、原料、产品等带回寝室或隐藏,丢失工具等物要立即报告并进行查找。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各级公安监管部门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被拘留人员行为规范考核奖励办法。

  第四十条 本规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强制戒毒所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强制戒毒所的管理,保障强制 戒毒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国务院《强制戒毒办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强制戒毒所是公安机关依法通过行政强制措施,对吸食、注射毒品成瘾人员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生理脱毒、心理矫治、适度劳动、身体康复和法律、道德教育的场所。

  第三条 强制戒毒所应当坚持戒毒治疗与教育相结合的方针,遵循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的原则,达到管理规范化、治疗医院化、教育学校化、康复劳动化、环境园林化。

  第四条 强制戒毒所的设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统一规划,提出方案,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公安部备案。铁道、交通、民航系统相当于县级以上的公安机关需要设置强制戒毒所时,应当分别报请铁道部公安局、交通部公安局、民航总局公安局批准后,报公安部备案。公安机关不得与任何单位、个人合资开办强制戒毒所。强制戒毒所必须单独设置,床位不少于六十张。强制戒毒所选址应当尽量远离机关、学校、居民区、托幼园所及其他人群密集的繁华区域,远离环境嘈杂、污染的地方。

  第五条 强制戒毒所的管理由设立强制戒毒所的公安 机关负责,强制戒毒所的名称统一称为“××公安机关强制戒毒所”。

  第六条 强制戒毒所设所长一人,副所长一至三人,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管教、医护、财会等民警。强制戒毒所应当根据床位数配备民警:床位在一百张以下的,一般不少于十五人,其中,医护人员不得少于四人;床位在一百张以上的,民警一般应按床位数的百分之十五配备,其中,医护人员不得少于床位数的百分之五。

  强制戒毒所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女民警 和相应数量的工勤人员。所长、副所长、管教民警应当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医生应当具有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护士应当具有专业技术职称或经过相关专业知识培训,财会人员应当具有会计专业技术职称。

  第七条 强制戒毒所的民警必须秉公执法,严守纪律,清正廉洁,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打骂、体罚、侮辱戒毒人员,侵犯其合法权益;

  (二)索要、收受戒毒人员及其亲属的财物;

  (三)挪用、损毁或者自行处理没收或者代为保管的财物;

  (四)违反规定为戒毒人员提供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五)私放戒毒人员。

  第八条 强制戒毒所的基本建设投资和所需经费,按行政隶属关系,报由同级人民政府计划部门、财政部门列入本级基本建设计划和财政预算。
 

第二章入 所
 

  第九条 强制戒毒所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开 具的《强制戒毒决定书》,接收戒毒人员。

  第十条 强制戒毒所接收戒毒人员,应填写《强制戒毒人员入所登记表》,并对其进行健康检查,填写《强制戒毒人员健康检查表》,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宜收入强制戒毒所的,强制戒毒所应当出具健康检查结论,退由原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依法作出限期所外戒毒的决定:

  (一)患有急性传染病(不含性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已未满一周岁婴儿的;

  (三)其他不适宜在强制戒毒所戒毒的。

  前款规定的情形消失后,被限期所外戒毒的人员尚未戒除毒瘾、需要强制戒毒的,原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应当作出强制戒毒的决定,将其送交强制戒毒所继续戒毒。

  第十一条 强制戒毒所接收戒毒人员入所时,应当告 知其依法享有的权利及必须遵守的规定。

  第十二条 强制戒毒所接收戒毒人员入所时,必须对 其人身和携带的物品进行检查。除生活必需品外,其他财物由强制戒毒所代为保管,并填写《强制戒毒人员财物保管登记表》一式二份,一份由强制戒毒所留存,一份交戒毒人员。

  强制戒毒所对检查中发现的毒品和法律规定应当没收的违禁品,应当逐件登记,予以没收,并开具《强制戒毒人员违禁物品没收清单》一式二份,一份由强制戒毒所留存,一份交戒毒人员。对于没收的物品,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对女性戒毒人员的人身检查,应当由女性工作人员进行。

  第十三条 强制戒毒所应当按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建立 戒毒人员档案,实行计算机管理。

  档案内容包括:《强制戒毒决定书》、《强制戒毒人员入所登记表》、《强制戒毒人员出所登记表》、《强制戒毒人员健康检查表》、《强制戒毒人员财物保管登记表》、《强制戒毒人员违禁物品没收清单》、戒毒人员病历、谈话教育记录、《延长强制戒毒期限呈批表》、《延长强制戒毒期限决定书》、《强制戒毒人员限期所外戒毒通知书》、《解除强制戒毒呈批表》、《解除强制戒毒证明书》和其他需要保存的材料。戒毒人员在戒毒期间死亡的,强制戒毒所应当将《强制戒毒人员死亡鉴定书》和《强制戒毒人员死亡通知书》归入其档案。

  未经强制戒毒所所长批准,任何人不得查阅戒毒人员档案。
 

第三章管理、教育

  第十四条 强制戒毒所应当建立严格的管理、教育制 度,寓教于管,管教结合,教育挽救戒毒人员。

  第十五条 强制戒毒所对戒毒人员应当按照性别、成 年和未成年实行分别管理。女性戒毒人员由女性工作人员管理。强制戒毒所应当根据戒毒情况,按生理脱毒、心理治疗、身体康复等分区管理。

  第十六条 强制戒毒所戒毒治疗区实行封闭式管理。 除管教、医护、工勤人员外,其他人员未经所长批准,不得进入戒毒治疗区。

  第十七条 强制戒毒所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巡视制度,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妥善处理。

  第十八条 强制戒毒所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安全 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防止戒毒人员逃跑、自杀等事故和其他危害强制戒毒所安全行为的发生。

  第十九条 强制戒毒所对因毒瘾发作可能发生自伤、 自残或者实施其他危害行为的戒毒人员,可以采取专人看护或者隔离等保护性措施,防止发生伤亡事故。

  第二十条 强制戒毒所应当教育戒毒人员遵守《强制戒毒人员行为规范》和强制戒毒所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管理,配合治疗,接受教育。对违反所规的,强制戒毒所应当根据情况,分别予以批评教育或者警告;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强制戒毒所所属公安机关给予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强制戒毒所应当根据戒毒人员的实际情 况,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道德、形势、政策、吸毒危害以及性病、艾滋病知识等教育。对女性戒毒人员的谈话教育,应当由女民警或者二名以上民警进行。

  第二十二条 对戒毒人员的教育,可以采取集中讲课、个别谈话、社会帮教、亲友规劝、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进行。

  强制戒毒所应当组织戒毒人员收听广播、收看电视、阅读书报、参加学习、自编自演文艺节目等活动,活跃戒毒人员生活。

  第二十三条 强制戒毒所对戒毒人员的日常生活实行规范化管理。管教民警对戒毒人员应当实行面对面的直接管理,应当熟知所分管的戒毒人员的基本情况,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思想教育工作。医护人员应当随时掌握分管的戒毒人员的治疗和身体康复情况。

  第二十四条 对于主动坦白自己违法犯罪行为的戒毒 人员,强制戒毒所应当建议有关部门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处罚;对于举报、揭发他人违法犯罪行为或者有其他立功表现的戒毒人员,强制戒毒所应当给予奖励。强制戒毒所发现戒毒人员有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尚未处理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提请有关部门处理。

  第二十五条 戒毒人员在强制戒毒期间具有本办法第 十条规定的情形之一,不宜在强制戒毒所戒毒的,强制戒毒所应当报经原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批准,发给《强制戒毒人员限期所外戒毒通知书》,让戒毒人员在其常住户口所在地或者暂住地派出所的监督管理下,限期所外戒毒。限期所外戒毒时间计入强制戒毒期限。限期所外戒毒期满,经检查已经生理脱毒的,强制戒毒所应当为其办理出所手续,发给《解除强制戒毒证明书》。

  第二十六条 强制戒毒所应当允许戒毒人员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的有关人员探访,探访由强制戒毒所统一安排。探访人员必须遵守强制戒毒所的有关规定。对违反规定的,强制戒毒所可以警告或者责令停止探访。捎带或邮寄给戒毒人员的物品,必须经强制戒毒所检查,确认无违禁品并登记后,才能交戒毒人员本人。

  第二十七条 办案单位询问戒毒人员,应当出示办案 单位证明及办案人员有效证件,办理登记手续,经所长批准,在所内指定地点进行。询问时,办案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第二十八条 戒毒人员在强制戒毒期间,遇有直系亲 属病危、死亡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需暂时离所的,由当地派出所出具证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写出书面保证,经所长批准并报所属公安机关备案后,可以离所。离所期限不得超过三日,离所时间计入强制戒毒期限。

  第二十九条 对于已办理刑事拘留、逮捕手续关押在 看守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在收容教育所的被收容教育人员,确需在强制戒毒所进行生理脱毒治疗的,由看守所和收容教育所提出意见,报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在指定的强制戒毒所治疗。治疗期间的监护工作由原监管场所派人承担,生理脱毒后立即押送回原监管场所。

  第三十条 戒毒人员在强制戒毒期间死亡的,强制戒 毒所应当通知原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组织法医或者指定医生作出死亡鉴定,经同级人民检察院检验后,填写《强制戒毒人员死亡通知书》,通知死者家属、所在单位或者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对于家属不予认领的尸体,由强制戒毒所报原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批准,拍照后处理。原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应当将死亡鉴定等有关情况报上一级公安机关备案。

  第三十一条 戒毒人员对强制戒毒决定不服,申请复 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强制戒毒所应当及时将材料送交有关部门处理。对于戒毒人员举报、揭发和控告强制戒毒所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材料,强制戒毒所应当及时送交有关部门或者上级主管机关处理。
 

第四章医疗、康复
 

  第三十二条 强制戒毒所对戒毒人员应当采取对症药 物治疗措施,建立治疗档案;对艾滋病、淋病、梅毒等传,染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应当实行隔离戒毒治疗。

  第三十三条 强制戒毒所必须依照有关规定使用戒毒药品,不得使用未经审批准许临床使用或者试用的戒毒药。

  第三十四条 强制戒毒所应当建立严格的戒毒药品管 理制度。对用于戒毒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应当由专人管理,并分别建立专用收付帐册、专用处方和专册登记,由专人保管。

  需要对戒毒人员使用戒毒药品的,应当由医生开具处方,并监督戒毒人员当场服药。

  第三十五条 强制戒毒所应当实行医护人员二十四小 时值班和定时查房制度,防止戒毒人员在脱毒治疗期间发生事故。

  第三十六条 强制戒毒所应当组织经脱毒治疗的戒毒 人员开展有益于身体康复的文体活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在所内组织戒毒人员参加适度的劳动。

  第三十七条 对强制戒毒期限将满的戒毒人员,强制 戒毒所应当对其进行是否已经生理脱毒的检查。对仍未生理脱毒的,强制戒毒所可以提出意见,填写《延长强制戒毒期限呈批表》,报原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批准,延长强制戒毒期限;但实际执行的强制戒毒期限连续计算不得超过一年。
 

第五章生活、卫生
 

  第三十八条 强制戒毒所应当设立办公区、戒毒治疗 区、文体活动区、生产劳动区,配备必要的医疗器械和健身器材。

  戒毒治疗区应当设有戒毒室、观察室、治疗室、药房、检验室及值班室。戒毒治疗区药房应当具备贮存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医疗用毒性药品的条件。治疗室应当具备诊治戒毒常见并发症的条件及其他应急设施。

  第三十九条 戒毒病室的面积每人平均不得少于三平 方米;应当通风、采光,能够防寒、防暑、防潮。

  第四十条 强制戒毒所应当建立卫生防疫制度,应当 有供戒毒人员沐浴、理发和洗晒被服的设施;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定期消毒;绿化美化强制戒毒所环境。

  第四十一条 戒毒人员在戒毒治疗期间的生活费和治疗费由本人或者其家属承担。戒毒人员确实无力交纳的,由其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出具证明,强制戒毒所拟定预算计划,报请当地财政部门解决。戒毒人员的生活费、治疗费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商物价部门统一制定,并报公安部备案。

  第四十二条 对戒毒人员或者其家属交纳的生活费、 治疗费,强制戒毒所应当开具收据,单独立帐,单独管理,伙食帐目每月结算公布一次。严禁截留、挪用和以其他方式侵吞。

  戒毒人员食堂应当与工作人员食堂分开,单独设灶,保证饮食卫生。对少数民族戒毒人员,要尊重其民族风俗习惯。
 

第六章出 所


  第四十三条 对强制戒毒期满后,经检验已生理脱毒 的戒毒人员,由强制戒毒所所长批准后办理出所手续,发给《解除强制戒毒证明书》,通知其家属或者所在单位领回。戒毒人员凭《强制戒毒人员财物保管登记表》,领取入所时所存财物。

  第四十四条 戒毒人员因其他违法犯罪行为被批准刑 事拘留、逮捕或者劳动教养、少年收容教养、收容教育的,强制戒毒所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文书,终止其在强制戒毒所内戒毒,办理出所移交手续。

  第四十五条 对戒毒期满出所的戒毒人员,强制戒毒所应当通报其常住户口所在地或者暂住地公安派出所并定期进行跟踪调查和回访,配合戒毒人员及其家属、所在单位或者居(村)民委员会、常住户口所在地或者暂住地派出所落实帮教措施,巩固戒毒效果。

  第四十六条 戒毒人员出所时,强制戒毒所应当进行 出所登记,填写《强制戒毒人员
出所登记表》。
 

第七章附 则

  第四十七条 强制戒毒所可以接收自愿戒毒人员。但必须同强制戒毒人员分开管理,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中的“戒毒人员”是指强制戒毒人员。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中的“以上”包含本数。

  第五十条 强制戒毒所实行等级化管理,具体办法由公安部另行制定。

  第五十一条 强制戒毒所的文书格式,由公安部统一制定。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由公安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强制戒毒人员行为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维护强制戒毒所正常的管理秩序,促使戒毒人员更好地接受教育、治疗和脱毒康复,根据公安部《强制戒毒所管理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是戒毒人员的行为准则,戒毒人员必须严格遵守。
 

第二章 基本规范


  第三条 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戒毒所的各项规定,自觉服从管理和教育,主动配合戒毒治疗。

  第四条 如实述说自己的吸毒史和毒品来源,揭发制、贩毒人员及其违法犯罪活动。发现其他戒毒人员在所内隐蔽吸食、注射毒品以及预谋、实施脱逃、行凶、自杀等违法犯罪行为的,要立即报告和制止,不准隐瞒、包庇。

  第五条 不准传授各种制毒、贩毒、吸毒以及其他违法犯罪手段。

  第六条 不准携带毒品及其其他违禁物品入所。

  第七条 不准打架斗殴,不准拉帮结派,不准占用他人财物。

  第八条 爱护公物,讲文明,懂礼貌。

  第九条 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康复锻炼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彻底戒除毒瘾的信心。
 

第三章 生活规范

  第十条 严格遵守一日生活制度,按作息时间在规定范围内活动。

  第十一条 听到起床信号立即起床,按规定着装、出操,未经批准,不得卧床不起。

  第十二条 保持室内清洁,按规定整理内务卫生,被褥、衣物、洗漱用品、餐具及其他生活用品摆放整齐。

  第十三条 按顺序用餐,不准乱倒残羹剩饭,不准浪费粮食。

  第十四条 着装整洁,男性戒毒人员不准赤身,女性戒毒人员不准只穿背心和三角裤。

  第十五条 听到就寝号令,立即按指定床位就寝,不准擅自调换铺位,不准喧哗、耳语。

  第十六条 建立轮流值班制度,值日员佩戴值日标志,负责监督同室戒毒人员的学习、作息等。

  第十七条 未经许可,不准随意出入病室,遇有提询、探视、活动等出入病室时,应听从管教民警的指挥,不准乱串。

  第十八条 搞好个人和病室卫生,按规定理发、洗澡。

  第十九条 如实陈述病情,遵从医嘱按时服药,不准无理取闹。不按医嘱服药或者自伤自残的,一切后果由本人负责。
 

第四章学习规范

  第二十条 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第二十一条 遵守学习纪律,保持良好的学习秩序。

  第二十二条 认真学习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联系实际,对照检查,深刻反思。

  第二十三条 认真学习毒品危害和艾滋病防治知识。

  第二十四条 熟记行为规范,并认真遵照执行。

  第二十五条 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活动,按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学习时间内,不准从事其他活动,讨论时要联系思想实际,积极发言。要作学习笔记,写心得体会。

  第二十六条 爱护书籍、报刊等学习材料,不准损坏或者占为己有。
 

第五章文明礼貌规范
 

  第二十七条 举止文明,言语礼貌。

  第二十八条 戒毒人员之间一律称呼姓名,不准叫绰号。

  第二十九条 对强制戒毒所工作人员要使用姓名加职务的称谓。

  第三十条 遇有来宾或者领导视察时,应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对领导的问话要如实回答。

  第三十一条 有求于人时,用“请您”等敬词;有愧于人时,用“对不起”、“请原谅”等谦词;有助于人时,用“别客气”、“没关系”等谦词;得到别人帮助时,用“谢谢”、“麻烦您了”等谢词。
 

第六章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规范中的戒毒人员是指强制戒毒人员。

  第三十三条 本规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相关链接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律师
北京刑事律师赵荔 北京刑事律师赵荔赵荔律师,男,1973年出生,汉族,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
推荐资讯
 夫妻抓娃娃——共同的爱好造就共同的犯罪
夫妻抓娃娃——共同的爱好造
起底华为事件:被猪队友坑了,孟将被引渡到美国坐牢!
起底华为事件:被猪队友坑了
累死律师的魔,不是钱,而是责任心!
累死律师的魔,不是钱,而是
“天价索赔”不等于敲诈勒索
“天价索赔”不等于敲诈勒索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